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3090011001、3090011002、3090011003、3090011004 |
课程英文名称: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Manual |
学 分:9(2、2.5、2、2.5) |
总学时数:72 |
理论学时:60 |
实验学时: |
课外学时:12 |
开课部门:体育部 |
开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 |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
先修课程: |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
课程属性:必修 |
考核方式:考试 |
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
参考教材: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著,《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尹军、袁守龙主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主要教学参考书: |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著,《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尹军、袁守龙主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
|
|
|
|
|
二、课程介绍
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是以提升身体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表现的一种身体练习。功能训练是人体本能的、综合性的需求,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也概括在其“活动表现”的身体练习当中。在当今体育运动与训练领域,通过实践总结为: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是一种注重人体基本动作姿势和动作模式,整合机体各项素质用于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支柱力量、动力链、恢复与再生等训练环节进行系统性优化,达到提高运动能力和专项技术的一种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身体功能训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功能动作筛查( FMS 测试)、动作姿势、躯干支柱力量、动作准备、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技能、力量与爆发力、恢复与再生、拉伸。
三、课程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及理论知识,掌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练习的形式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方法有效的发展身体的各项基本素质;能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与伤病康复的基本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各项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身体各项素质和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课程教学目标 |
具有健康意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
课程目标1、3、4、5 |
四、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主要教学内容:
1、基本理论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
①大学体育概述。
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③体育卫生与保健
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概述
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基础力量与体能练习方法与理论。
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常识。
学习目标:
了解:大学体育、体质测试的意义及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掌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方法、动作设计与基础动作编排
重点:对大学体育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知识的理解
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
2、基本技术部分(支撑课程目标:2、4、5)
①人体主要肌群的解刨学机构:肌肉的构成、分布、起止点。
②人体主要肌群的基础练习方法:胸大肌、背部肌群、三角肌、腹部肌群、上、下肢主要肌群。
③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方法:练习的节奏、次数、负荷、组数、动作分类。
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应用:基础塑形、疲劳消除、稳定性练习
学习目标:
了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基本概念、意义与作用
理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掌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力量练习方法
重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基本练习方法与手段;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及健美运动的保护措施。
难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则,运动解剖学与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学期主要教学内容:
1、基本理论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
①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发展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提高体质健康的意义
③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板块划分
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概述
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练习方法与理论。
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计划的制定。
学习目标:
了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理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各个项目的重要意义
掌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板块练习方法的划分
重点:对大学体育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知识的深层认识与理解
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
2、基本技术部分(支撑课程目标:2、4、5)
①肌肉的拉伸与功能性有氧练习:肌肉的动力链与扳机点。
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辅助器械练习方法:阻力带、迷你带、药球、瑞士球、小栏架。
③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练习方法拓展:维度训练与“成长模式”训练。
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应用:矫正、损伤预防、快速伸缩复合力量、躯干支柱动作模式、再生训练
学习目标:
了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板块划分
理解: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各项组合练习方法
掌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辅助器械练习方法
重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辅助器械练习方法与手段;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
难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板块模式划分及方法的组合安排。
五、教学安排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部分组成。理论教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放在第一次课集中进行,第二个阶段渗透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践教学在每一节课程中;课外部分利用6学时的课外活动进行讲解并实践。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课程学时分配表
|
第一学期教学内容 |
学时 分配 |
第二学期教学内容 |
学时 分配 |
理论 |
大学体育概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4 |
功能性有氧、肌肉拉伸与再生训练 |
4 |
实 践 |
胸大肌的基础力量练习方法 |
6 |
迷你带与药球训练 |
6 |
背部、腹部基础力量练习方法 |
4 |
阻力带、维度、“成长模式”训练 |
6 |
肩部肌群基础力量练习方法 |
4 |
瑞士球练习栏架基础 |
6 |
上、下肢基础力量练习、组合练习 |
4 |
自由组合练习、软梯 |
8 |
复习与考核 |
4 |
复习与考核 |
4 |
课外 |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与认识 |
6 |
练习方式和不同组合的安排 |
6 |
合计 |
|
32 |
|
40 |
六、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分析,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例分析,强调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及在各个体育项目技术中的认识,并能将之应用于实际。
七、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第一学期 |
(1)考勤、平时表现(40℅) (2)卧推基本技术与保护技巧、原地双手正抛药球(50℅)、课外作业(10℅) |
第二学期 |
(1)考勤、平时表现(40℅) (2)卧推最大重量,原地双手背向抛药球(50℅)、课外作业(10℅) |
2、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成绩 项目 |
标 准 |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59以下 |
考勤平时表现40% |
能主动学习,认真练习,很好地完成学练任务;能积极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能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授课,配合同学练习、比赛;能积极主动为课堂服务,能给课堂带来满满正能量。 |
能认真学习,认真练习,较好的完成学练任务;能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能主动的配合老师授课,能主动的配合同学练习、比赛;能主动为课堂服务,能给课堂带来正能量。 |
能正常参与学习和练习,基本完成学练任务;能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能配合老师授课,配合同学练习比赛;能为课堂服务,没能给课堂带来正能量。 |
不能认真学习,认真练习,不能按要求完成学练任务;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少;基本能配合老师授课,配合同学练习比赛;没有为课堂服务,给课堂带来负能量。 |
学习、练习不认真,不能按要求完成学练任务;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少;不能正常配合老师授课,不能配合同学练习比赛;没有为课堂服务,给课堂带来负能量。 |
1、迟到、早退扣2分 2、事假、病假缺勤扣5分 3、无故旷课每次扣15分 |
(1)考勤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2)卧推基本技术与保护技巧的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方法:符合卧推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选取的重量至少能推起3次;保护:动作技术保护与语言心理保护。
卧推基本技术与保护技巧评分标准
成绩 项目 |
标 准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59以下 |
卧推基本技术与保护技巧评50% |
技评 |
动作规范、连贯;发力协调;节奏鲜明;保护姿态正确,语言鼓励及时。 |
动作规范、连贯;发力协调;节奏鲜明;保护姿态正确,语言鼓励不及时。 |
动作规范、连贯;发力协调;节奏较鲜明;保护姿态较正确,语言鼓励不及时。 |
动作规范、连贯;发力不协调;节奏不鲜明;保护姿态不正确,语言鼓励不及时。 |
动作不规范、不连贯;动作僵硬发力不协调;节奏不鲜明;保护姿态不正确,语言鼓励不及时。 |
达标 |
3 |
3 |
3 |
3 |
3 |
以卧推基本技术与保护技术为主,所选取的重量至少推起3次。 |
(3)原地双手正抛药球的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方法:每人进行三次抛掷,只能有一步的移动,不能跳远或双脚离地,不能越过或触及投掷线。取三次成绩中最远的一次。
原地双手正抛药球评分标准
成绩 项目 |
标 准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59以下 |
原地双手正抛药球50% |
技评 |
动作规范、协调;力度大;弧度控制精准。 |
动作规范、协调;力度较大;弧度控制较好。 |
动作较规范、较协调;力度较大;弧度控制较好。 |
动作不规范、僵硬;力度不大;弧度控制不好。 |
动作僵硬不正确;力度小;不能控制弧度。 |
达标 |
15% |
20% |
40% |
20% |
5% |
弧度、力度、距离所形成的动作表现优秀。 |
(4)卧推最大量与保护技巧的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方法:符合卧推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选取的重量能推起2次;保护:动作技术保护与语言心理保护。
卧推最大重量与保护技巧评分标准
成绩 项目 |
标 准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59以下 |
卧推最大重量与保护技巧评50% |
技评 |
动作规范、连贯;发力协调;节奏鲜明;保护姿态正确,语言鼓励及时。 |
动作规范、连贯;发力协调;节奏鲜明;保护姿态正确,语言鼓励不及时。 |
动作规范、连贯;发力协调;节奏较鲜明;保护姿态较正确,语言鼓励不及时。 |
动作规范、连贯;发力不协调;节奏不鲜明;保护姿态不正确,语言鼓励不及时。 |
动作不规范、不连贯;动作僵硬发力不协调;节奏不鲜明;保护姿态不正确,语言鼓励不及时。 |
达标 |
3 |
3 |
3 |
3 |
3 |
以卧推最大重量与保护技术为主,所选取的重量至少推起2次。 |
(5)原地双手背向抛药球的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方法:每人进行三次抛掷,不能越过或触及投掷线。取三次成绩中最远的一次。
原地双手背向抛药球评分标准
成绩 项目 |
标 准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59以下 |
原地双手背向抛药球50% |
技评 |
动作规范、协调;力度大;弧度控制精准。 |
动作规范、协调;力度较大;弧度控制较好。 |
动作较规范、较协调;力度较大;弧度控制较好。 |
动作不规范、僵硬;力度不大;弧度控制不好。 |
动作僵硬不正确;力度小;不能控制弧度。 |
达标 |
15% |
20% |
40% |
20% |
5% |
弧度、力度、距离所形成的动作表现优秀。 |
3、课外内容考核标准
考核方法:完成规定作业内容。
(1)第一学期
个人运动处方评分标准
成绩 项目 |
标 准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59以下 |
个人运动处方 |
对个人体质状况分析准确;处方内容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合理。 |
对个人体质状况分析较准确;处方内容可操作性较强、针对行较强,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较为合理。 |
对个人体质状况分析较准确;处方内容具备可操控性、有针对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基本合理。 |
对个人体质状况分析基本准确;处方内容可操控性差,没有针对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合理性差。 |
对个人体质状况分析不准确;处方内容不具备操控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
(2)第二学期
身体功能训练结合运动项目与健身的编排组合
成绩 项目 |
标 准 |
90—100 |
80—89 |
70—79 |
60—69 |
59以下 |
身体功能训练结合运动项目与健身的编排组合 |
结构清晰,内容完备;方法设计合理;符合训练原则。排版设计美观。 |
结构清晰,内容较完备;方法设计较合理;符合训练原则。排版设计美观。 |
结构基本清晰,内容基本完备;方法设计基本合理;符合训练基本原则。排版设计较为美观。 |
结构基本清晰,内容不完备;方法设计不合理;不符合训练原则。排版设计美观较差。 |
结构混乱,内容不完备;方法设计不合理;不符合训练原则。排版设计混乱。 |
八、说明
1、在教学中安排分组学习与编排。
2、发展素质练习的规律性。
3、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和控制。
5、根据季节和天气适度调整教学内容。
九、其他
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1、教学大纲
考核周期:4年,修订周期:4年。
改进措施: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团队所有教师讨论后提出改进意见,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由教学院长批准。
2、成绩评定考核
考核周期:1学年,评价依据:学生最终成绩综合分析。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最终成绩的分布,进行相应的内容调整和优化,并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