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
 网站首页  部门简介  师资队伍  规章制度  教学管理  运动竞赛  阳光体育  东秦国防  支部建设 
教学管理
 答疑交流 
 课程简介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管理>教学大纲>正文
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2016-02-26 17:50   审核人: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3090011001、3090011002、3090011003、3090011004

课程英文名称:The sports basketball option course syllabus

学 分:9(2、2.5、2、2.5)

总学时数:72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

课外学时:12

开课部门:体育部

开课学期:第一、二、三、四学期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先修课程: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属性:必修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记载方式:百分制

参考教材:田振生;《大学体育教程》,第一版,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主要教学参考书:

马毅, 李杰凯, 徐威等,《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篮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篮球裁判员手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篮球规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二、课程介绍

篮球运动是在传、运、投、防守、抢断和篮板球等单个技术以及在技术组合、串联等方面运用战术集体配合、对抗的项目。结合篮球理论的传授,在体能、技能不断增强和提高状态下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针对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的原点上都有所积累和提高,我们采用篮球选项的授课形式,在培养兴趣和打造良好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体验快乐,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篮球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篮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篮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及理论知识,掌握篮球技术练习的形式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几项主要的篮球技术;能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篮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各项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身体各项素质和健康水平;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篮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通过篮球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

具有健康意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良好的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1、3、4、5

四、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

(一)学生基础普遍较好的教学班,可采用以下教学内容安排:

1、基本理论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

(1)、大学体育概述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体育卫生与保健

(4)、篮球运动概述

(5)、篮球技战术基础理论

(6)、篮球规则、裁判法、竞赛及组织常识

学习目标:

了解:大学体育、体质测试的意义

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掌握:篮球运动体育锻炼的方法、篮球比赛的裁判与竞赛组织

重点: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

2、基本技术部分(支撑课程目标:2、4、5)

(1)、步法:快速跑、侧滑步、交叉步、进攻步、后退步、 急停急起、变向跑等

(2)、传接球:胸前传接球、击地传接球、体侧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双手头上传接球等

(3)、运球:高运球、低运球、变向运球、转身运球、背后运球等

(4)、投篮: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高、低手上篮、五点投篮、急停跳投等

(5)、突破:交叉步、同步(顺步)

(6)、篮板球:罚篮时如何抢断篮板球

学习目标:

了解:篮球运动的技术体系

理解: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动作方法及运动规律

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几项主要的篮球动作组合技术

重点:各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难点:从实际出发,在有防守状态下的动作运用

3、基本战术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4、5)

4、教学比赛:半场“三对三”比赛(支撑课程目标:1、2、3、4、5)

5、身体素质:基本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支撑课程目标:1、2、3、4、5)

(二)、学生基础偏差的教学班,可采用以下教学内容安排:

1、基本理论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

(1)、大学体育概述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体育卫生与保健

(4)、篮球运动概述

(5)、篮球技术练习

(6)、普及篮球规则、裁判法、竞赛及组织常识

学习目标:

了解:大学体育、体质测试的意义

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掌握:篮球运动体育锻炼的方法,传球、运球、投篮等篮球基础技术

重点: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

2、基本技术部分(支撑课程目标:2、4、5)

(1)、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击地传接球、单手体侧传接球、双手头上传球

(2)、运球:高运球、低运球、变向运球、转身运球、背后运球

(3)、投篮: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高、低手上篮

(4)、突破:交叉步

学习目标:

了解:篮球运动的技术体系

理解: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动作方法及运动规律

掌握:篮球基本技术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几项主要的篮球动作组合技术

重点:各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难点:从实际出发,在有防守状态下的动作运用

3、基本战术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4、5)

4、教学比赛:半场“三对三”比赛(支撑课程目标:1、2、3、4、5)

5、身体素质:基本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支撑课程目标:1、2、3、4、5)

第二学期主要教学内容:

1、基本理论部分(支撑课程目标:1、2、3)

(1)、大学体育概述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体育卫生与保健

(4)、篮球技战术理论

(5)、重点讲解篮球规则、裁判法、竞赛及组织常识

学习目标:

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理解:通过篮球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

掌握:篮球比赛的裁判与竞赛组织

重点:利用上述知识进行合理比赛和观赏比赛

难点:学生差异大,分组以好带差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团队配合共同提高

2、基本技术部分(支撑课程目标:2、4、5)

(1)、传球技术:单手击地、单手肩上、单手背后、双手胸前长传球

(2)、运球技术:体前变向、运球转身、背后运球、胯下运球等

(3)、持球突破技术:体前变向、后转身、跳步等

(4)、投篮技术:原地跳投、急停跳投、并步上篮等

(5)、篮板球技术:预判、卡位等

3、全队战术部分:

(1)、进攻战术:掩护配合、策应配合、快攻战术、“二打一”配合、“三打二”配合

(2)、防守战术:少防多配合、“二三”联防、“三二”联防

(3)、重点讲解及练习:全场五对五的攻守转换

学习目标:

了解:篮球运动的技能运用体系

理解:篮球运动技能应用及运动规律

掌握:篮球运动的各项基本技术,跑位意识、积极防守、同伴配合意识

重点:合理比赛的配合以及裁判的执裁能力,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规律,让学生体验总结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身的比赛能力

难点:学生差异大,如何融合、互补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五、教学安排

本课程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课外部分组成。理论教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第一次课集中进行或分散到每次的教学当中,篮球规则、裁判要集中讲解。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对学时分配进行适当调整。

篮球课程学时分配表

第一学期教学内容

学时

第二学期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1、篮球运动的特点,起源作用及发展趋势

2、现代篮球运动发展概况与趋势

2

1、篮球基本技、战术的整体要求及如何运用

2、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室内)

2

1、分队阶段;融合性弥补;球性练习传、运、投,各种从静态到动态再到全场的配合;两人到多人的配合;步伐的移动;定点投篮;跳投;急停跳投

6

1、“二打一”,“三打二”攻守转换练习

4

2、练习行进间运球上篮(高、低手),女生在练习中学时比例应占多一些

4

2、三人8字围绕练习;五人的长传快攻练习

2

3、多角传、接球练习;传切配合

4

3、掩护配合(着重讲解挡、拆配合)

4

4、持球突破:顺步、交叉步;变向运球、转身、背后运球

4

4、全场的区域“二、三联防”,着重讲解各点防守的移动、任务及配合;篮板球;长传快攻

4

5、半场的“三对三”或“四对四”规则讲解及教学比赛贯穿自主学习阶段

4

5、学生的临场裁判培训、执裁;比赛后的队长总结。“分组循环比赛积分法”赛制及考核的实施细则

16

评价

6、考试:行进间运球上篮(记时)+平时考试

2

6、评价:比赛总积分排序+自评+师评

2

课外

制定一份运动处方;体育理论考题

6

篮球规则及裁判法考题;篮球比赛的组织及编排

6

合计

32

40

六、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

2、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和比赛,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例分析,强调对篮球理论及技术认识,并能将之应用于实战

七、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

第一学期

(1)考勤及平时表现(30℅)、课外(10℅)

(2)行进间上篮计时 (60%)

第二学期

(1)考勤及平时表现(30℅)、课外(10℅)

(2)分组循环比赛积分法(60%)

详细说明:

第一学期:

1、平时成绩:占40%。(1)课堂表现(2)出勤情况(3)课外作业

2、期末成绩:占60%。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考核

(1)、方法一:从篮球场端线(三分线和站位线之间)开始计时,运球上篮往、返上篮投中时间结束。(投不进须补进,中间不能走步,两次运球违例等)。每人三次机会,成绩评定由技评和时间构成

男生

时间

12”

14”

16”

18”

20”

20”以下

成绩

100

90

80

70

60

不及格

女生

时间

16”

18”

20”

22”

24”

24”以下

成绩

100

90

80

70

60

不及格

(2)、方法二:全场行进间投篮四次

男生

时间

95

93

90

85

83

成绩

<23″

23″~24″

25″~26″

27″~28″

29″~31″

时间

82

81

80

79

78

成绩

32″~33″

34″~36″

37″~39″

40″~42″

43″~45″

时间

77

75

73

70

67

成绩

46″~48″

49″~50″

51″~53″

54″~55″

56″~58″

时间

65

63

61

59

57

成绩

59″~60″

61″~63″

64″~65″

66″~68″

69″~70″

时间

55

53

51

40

成绩

71″~73″

74″~76″

77″~80″

≥81″

女生

时间

95

93

90

85

83

成绩

<27″

27″~28″

29″~30″

31″~32″

33″~35″

时间

82

81

80

79

78

成绩

36″~37″

38″~40″

41″~43″

44″~46″

47″~49″

时间

77

75

73

70

67

成绩

50″~52″

53″~54″

55″~57″

58″~59″

60″~62″

时间

65

63

61

59

57

成绩

63″~64″

65″~67″

68″~69″

70″~72″

73″~74″

时间

55

53

51

40

成绩

75″~77″

78″~80″

81″~84″

≥85″

全场行进间投篮二次

女生

时间

95

93

90

85

83

成绩

<12″

12″~13″

14″~15″

16″~17″

18″~19″

时间

82

81

80

79

78

成绩

20″~21″

22″~23″

24″~25″

26″~27″

28″~29″

时间

77

75

73

70

67

成绩

30″~31″

32″~33″

34″~35″

36″~37″

38″~39″

时间

65

63

61

59

57

成绩

40″~41″

42″~43″

44″~45″

46″~47″

48″~49″

时间

55

53

51

40

成绩

50″~51″

52″~53″

54″~55″

≥56″

第二学期:

1、平时成绩:占40%:(1)课堂表现(2)出勤情况(3)课外作业

2、期末成绩占60%:分组循环比赛积分法:(1)事先分成实力均等的若干组,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赛,胜一场积2分,输一场积累1分,各组最后看积分高低依次排序(2)同一组里通过师评、互评、组长评价的形式排出名次。(第二学期女生可视情况,用半场比赛的形式排出成绩)

八、说明

1、从学生的需要以及篮球运动规律出发,将教学比赛作为核心的教学手段,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2、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教师自主安排一定量的素质练习

3、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可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控制

4、如遇极端天气,根据体育部的临时通知做出相应课时调整

九、其他

课程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

1、教学大纲

考核周期: 4年,修订周期:4年

改进措施: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团队所有教师讨论后提出改进意见,经教研室主任审核后由教学院长批准

2、成绩评定考核

考核周期:1学年,评价依据:学生最终成绩综合分析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最终成绩的分布,进行相应的内容调整和优化,并改进教学方法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冀ICP备05002793号-1

Copyright © 1987-2016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体育部 版权所有